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我不去咖啡座上寻找声音笑语,我去咖啡座上寻找悠闲的艺术。 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欣赏秋日菊花大展,然后坐在咖啡座上,享受我的sensation,我的生命岁月总是在穿越,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一种语言换了另一种语言…… 安安稳稳地坐在泰晤士河畔的咖啡座上,空气中飘散葡萄酒、柠檬咖啡与茶的芳郁…… 点了一客简单的午餐,咖啡座不是餐馆,不能谈美食,所谓的薄脊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百露之茹、兰英之酒──烧烤的里肌肉、鲜鲤鱼片,以秋天的紫苏来调味,到了露白时有甜美的青茹蔬,喝起像兰花一般香醇的美酒…… 我羡慕的不是美食,是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写自己披鹤裘,戴华阳巾 […]
对于咖啡,我想自己已有了黏伴血髓的依赖。一日不饮咖啡便浑身不舒坦,感觉精神心智被包裹在黏腻的肉体内,与外面的世界隔着厚厚一层肉膜。谁对我说话都听不清楚,至于是谁人在我面前,双眼也看不清晰。 从未想过自己会染上如此严重的瘾头。早上起来:一杯咖啡、数根烟;下午再一杯,晚上再饮一杯,每日固定三杯(或更多)黑咖啡,已成为合贴体肉的习惯。我的血液我的骨头,对这浓郁的黑色的液体已然熟稔,吸收它、吞咽它,纵使伤胃,只求醒神,然后安心。 喝咖啡喝出了病征,腹饿的时候,头疼的时候,首要的是先找一家邻近的便利商店,闯入点一杯美式冰咖啡,加糖不要奶精,领到那圣水一般的杯子后,随即在店门前蹲下,渴牛般饮着那漆黑带毒的 […]
多讽刺啊!牛奶常常被歌颂,不断被推荐,但是严格说来,却不是特别值得推荐给成年人的饮料。相对的,虽然咖啡实际上能降低死亡风险,我们当中很多人却始终把咖啡当成毒药(尤其对心脏而言)。讽刺的高点也许在于,咖啡能保护我们不受心血管疾病的侵害。是的,你没看错:每天三、四、五杯咖啡对心脏很好,也对身体其他部位很好,特别是肝脏。除此之外,咖啡还能降低罹患不同形式癌症的风险,不只肝癌,还有乳癌和摄护腺癌。饮用咖啡还能减少糖尿病和帕金森症的风险将近30%。 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咖啡是如何发挥这个健康疗效,根据所有的预测,谜底也不会马上揭开。原因是,现泡的咖啡里面有上百个物质。让人惊讶的是,健康的效果不是或者不单单要 […]
他与她又见面了。两杯咖啡,一杯加了牛奶,一杯没有,像是摆在棋盘上的黑白两子。 他低头看着牛奶沫上的心形拉花,轻声地说:“差不多二十五年没见了,你的样子几乎没变。你一进咖啡店,我就认出来了。噢,要不要给你杯里加点儿糖?太苦了吧?” “我喜欢咖啡的原味。加了糖会遮住原味。你可变多了,又戴了副眼镜,所以我一下没认出来。” “去美国后,我才戴眼镜。一戴上就摘不下来了。” “你大老远的从美国来,说你有重要的事要当面和我商量。到底是什么事?” “嘿嘿,你还是那个性格─开门见山。有个事儿我想了很久很久,到了这把年纪,我怕再不说出来就没机会了……我是来向你求婚的─我们复婚吧!” […]
“妳—咖啡小姐,总算被我逮到了,今天非得把这笔帐算清楚不可。” 回过头,只见胀红着脸,一脸暴怒的胃酸先生伸长了右臂,直挺挺的食指指着自己。咖啡一脸狐疑“胃酸先生,怎么才碰面,什么事恼怒了你,让你这么生气?” “我的肠胃老板深深怀疑我是内神通外鬼,和你们联手背叛他,企图用大量的强酸烧烫腐蚀他的食道。”气急败坏地没有插嘴的余地,胃酸连炮似的宣泄心中的忿怒“妳不用装无辜,要不是妳,我不会被我的老板下封杀令,不让我有容身之处,决心将我赶尽杀绝。”越说越气,胃酸几乎咆哮地嚷着。 “胃酸,我真的一头雾水,请你把事情讲清楚好吗,到底我哪里做错了?我又伤了你什么了?”此时咖啡极尽委婉地想安抚胃酸,消他的怒 […]
我喜欢喝咖啡,是五十年前去日本实习时学回来的。那时日本刚兴起咖啡风,我不会讲日文,没有日本朋友,遂养成一个人喝咖啡习惯。 本来,咖啡就要一个人独自喝较好,一群人谈天说地咖啡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反而糟蹋了咖啡。我那时年轻,还写了一篇“我与咖啡对话”之类文章。至今想来,那咖啡的浓郁感还带着当年放逸不羁的年少情怀。 静静地面对咖啡,渐渐把自己融入那咖啡烟中,直到好像我与咖啡成一体时,只有寂静存在。在这时候你真的很不想打破这个寂静,只静静地看着咖啡几分钟跟咖啡对话,然后小小地喝一口。啊!那滋味,是形而上的,而且那不是咖啡,是琼浆滋味。 咖啡微苦的滋味,必须加上寂静,及寂静中与自己交流的韵味,否则那微苦会 […]
几天前到中部走一趟,我到一家烘焙商那儿去,老板是我多年的好友,他在中部也算是一个大咖,知名度颇高。 排架上一包包豆子,都是半磅装,有好几款都是三千多元,其中有一款,不记得那是哪里的豆子,一包3700元。我有问了一下这是哪里的豆子,他有说,我也有听,可是忘了(年纪大了)。好友特别强调,那一包豆子只有60克。我以为听错了,还重复问了一次“你说这一包60克,3700元?”他说“怀疑啊!”。 60克豆子3700元,我转过身去,拿出手机,把加减乘除找出来,稍稍算了一下,哇塞!半磅豆子14000元! 我问他“这有市场吗?” 他说“还是有!” 我就在想,是宜兰穷,还是宜兰人节俭,要不然就是我的业务属性太差, […]
衡量一个人的最终尺度,不是看他顺顺当当的时候待在哪儿,而是看他在受到非难和争议的时候如何应对。——马丁·路德·金 一对有了新生婴儿的夫妇一般不会坐下来想一想:我们作为父母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大多数刚做父母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把这一晚上太太平平地对付过去。 同样道理,大多数创业者也实在没法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他们太专注于直接摆在眼皮底下的那些问题,无法从容地思考企业的价值理念。我很清楚我自己也是这样。 但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创业者,从第一天起你就开始把自己信念的印记打在你的孩子或你的企业身上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一旦你的孩子或是你的企业员工接受了这样的印记, […]
旅途中经过一处咖啡树林,他宛如虔诚的教徒一样摘取咖啡果实补充身体养分,发现这种果实可以让头脑灵活、清醒,精神充足地完成传教使命。——纳吉姆·阿丁·阿盖兹(Najm al-Din al-Ghazzi,1570~1651) 海上旅程 早上,我从马达的引擎声中惊醒。吉布提已经不见踪影,从栏杆看过去,只看见蓝绿色的海洋与一层又一层的白浪,天空像是一面碎掉的镜子,看起来风暴好像还没有结束。其他人将携带的物品全都移到船尾,我决定还是待在原来的位置比较安全。 突然一个巨浪打过船头,把我弄得全身湿淋淋。不久又是一个接一个浪花不断地打过来。当我要换位置时,发现甲板开始倾斜,约有 20度。这时我们的船“卡希德号” […]
1 我可能是文革后闻到咖啡的香味醒过来的第一代中国人。那是1978年,云南师大的一个老师为了“寻找自由”偷越国境,跑到了邻国的缅甸。大家都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不料几个月后他又回来了,没有带回有关自由的见闻,却带回了几袋咖啡。 他将这些珍贵的缅甸咖啡送给了他认识的几位美人,我,当然也得到了一袋。于是,我喝到了第一杯真正的“外国咖啡”。咖啡袋子上印着咖啡色缅文,看不懂怎么弄,他递给我时只是慎重地说了一句:要煮! 我和宿舍里的女生们,悄悄插上电炉,用一只糖瓷大口缸煮上了水,有人说要在水冷时放咖啡,有人说要在水涨后才放。后来是水沸腾时放的咖啡,煮出香味来,个个人立刻拿出碗,一人一碗,就地喝了。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