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馆

在伦敦 政治正确就可以大闹咖啡馆

伦敦一家邱吉尔主题的咖啡店遭到一群学生冲击,指着店主的鼻子要他拆掉墙上的邱吉尔壁画,又喷漆画花咖啡店内的装饰,但是因为“政治正确”的庇护,居然没有遭到法律制裁。 其中一个学生来自索马里,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读书,但是如果没有以邱吉尔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伦敦大学不会有亚非学院,而这位索马里难民的后裔,一家人不可能逃难到英国,当然也就不会有这位今天女性主义觉醒的非洲年轻女知识分子的成长。大英帝国固然在历史上犯下过罪行,但于这位非洲裔女学生毕竟有恩,否则的话,她今天很有可能和许多非洲女同胞一样,没有书读,没有鞋穿,年纪轻轻就生下一堆儿女,还很有可能染上爱滋病。 这群左翼学生自以为代表自由和正义,视邱吉尔 […]

波黑咖啡跟土耳其咖啡煮法有区别 波黑人一年要喝掉6.1公斤咖啡

您知道吗,东南欧国家波黑联邦,平均每年每人要喝掉6.1公斤的咖啡,竟然比法国人或意大利人还要喝得多,而且波黑的咖啡很特别,和欧洲其他地方的煮法,不太一样。 一个小铜壶里装着滚烫的咖啡,大约是两三杯的份量,看起来浓郁纯正闻起来香气扑鼻,光用看的人就清醒了。 波黑人人爱喝咖啡,每人每年消耗掉的咖啡量,比意大利还多,而且因为咖啡著名,所以各国游客来了波黑都要喝咖啡,有些小咖啡馆,每年都能卖出两万壶咖啡。 不过咖啡爱好者,马上就会觉得波黑咖啡和土耳其咖啡非常类似,除了装盘方式很像,口感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波黑咖啡专业人士强调,虽然这个地区被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过四百年,但是波黑咖啡绝不是土耳其 […]

我喜欢咖啡馆的咖啡 但绝对不是连锁咖啡店的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即使我知道一天若喝上超过第五杯,对身体是一种伤害,但我依然喜欢喝咖啡。 我喜欢喝两种咖啡,第一种是我老爸泡制的独门咖啡,香醇而不苦涩。虽然我极爱喝老爸泡的咖啡,但总不能老叫朋友到家里来坐,拗老爸泡一堆咖啡出来会客?于是,我与朋友更大部分是喝另一种咖啡:咖啡馆里的咖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咖啡馆得是自营作业的咖啡店,绝对不是连锁店。 为什么我必须强调是哪一种咖啡馆,因为我认为连锁咖啡店与自营作业的咖啡馆是全然相反的两种东西,即使他们卖的都是咖啡。就像巷口的书局与诚品书局不同,虽然他们都卖书。 喝咖啡、泡咖啡馆,并不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什么新潮流,一九四○年代,沙特与西蒙・波娃这对爱 […]

王士文:咖啡馆里的咖啡书写

历史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人类文化的淀积,是人类长期历史与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因此,当我们提到“文化”此一名词时,它代表的不仅是学术与思想领域的常用概念,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日常用语。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均可被视为是文化的内容,而它所涉及的是人类整个活动的方式及成果的总和。因此,当咖啡及咖啡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文化之后,它与人类的社群组织、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群体的心理意识以及社会的传播方式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在时代潮流的推波助澜之下,与西方近代文明产生密不可分的关连性。 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当咖啡的饮用普遍存在于阿拉伯世界时,也开启了西方世界对此一饮料及其原料的好奇。 […]

文学没有咖啡管用?因为作家们在咖啡馆里无所不谈了

近日,作家阎连科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小说文本细读课。  在这个小说文本细读课上,阎连科解读了“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称其小说极富文学的创造性,开拓了小说写作的新领域,为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此过程中,他专门谈到了世界文坛、中国文坛的文学创作倾向。 按照阎连科的看法,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转移,一种可以称作是“苦咖啡”的文学流行并泛滥起来。 阎连科为什么把这种文学叫做是“苦咖啡文学”? “今天咖啡馆文学非常盛行,并不是说在咖啡馆写作就叫咖啡馆文学,而是这种文学的风格:温暖中有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一点伤痛的文学,这是我们今天的作家整体在追求的 […]

加拿大安大略省掀加薪潮 咖啡馆薪资物价齐上涨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咖啡店Coffee Public馆主克鲁利说,从1月1日起,店内所有职员时薪上调1.25加元。 克鲁利说,他那么做,不想“更有经验的雇员不满”。他们的新起薪是14.75元,员工平均赚取时薪15.45元。他们在多伦多和霍普港开设咖啡店,同时,所有产品涨价10%。 从小店铺到大型零售巨擘,许多公司为时薪接近14元的雇员加薪,那显示出,安大略省提高最低时薪,受影响的人不仅是赚取最低薪资的员工。 加国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名誉教授沃尔夫说,无可质疑,安省的行动产生涟漪效应,其他员工都要加薪。他说,很多安省雇主采取类似行动。“问题只是多少、有多广泛。” 沃尔夫说,这个效应影响经济,一些员工 […]

改变街区的独立小店:京都的六曜社以及开咖啡馆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生活黑客”(Life Hack)一词被广泛运用在生活中。这原本是资讯科技的专门术语,后来衍生为工作或生活等各方面的效率化之意。我曾经看过一篇网络的专访报导,内容介绍某个人阅读杂志的方法。受访者说杂志内页资讯繁杂,对他来说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是有用的,因此每次一买杂志,他就会把自己不看的部分撕掉,只保留剩下的,然后按照内容分门别类,等有空时再统一阅读。 自从手机和电脑普及以来,人们必须生活在一辈子也处理不完的资讯取舍之中。因为没有时间,所以必须尽量省略缺乏效益的事。这就是“生活黑客”所欲达成的目标。 读完那一篇杂志报导后,我联想到剥荞头皮的故事。这是个有寓意的故事,说的是把荞头给 […]

咖啡馆主的日常:怎么办?这个客人一定要买到阿拉比卡咖啡

一个女生 ( 女人吧?目测大约30多岁 ),说要买咖啡豆。 我问她“妳喜欢什么地方的咖啡?” 她说“我要买阿拉比卡豆。” “哦~~~妳知道什么是阿拉比卡吗?”我小心地问。 “知道呀,它是一个品牌。” “您可能误解了,阿拉比卡不是品牌,它是豆种。”我解释着。 “豆种?”她疑惑着。 “对!您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豆种,我简单的解释,比如人,全世界大约有五种人种,就是红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和棕色人种,阿拉比卡就是这种概念,它是一个大的类别,目前为止大约可分为阿拉比卡、罗伯斯达和利比例卡三种豆种,其中阿拉比卡豆的数量最多,大约占65 %,阿拉比卡豆种底下有很多树种,像艺妓、帕卡玛拉、帝比卡、摩卡&# […]

微小说:一杯冷掉的咖啡

门上的铃当响了起来,一个年约三十岁,穿着笔挺西服的男人, 走进了这家飘散着浓浓咖啡香的小小咖啡厅。 『午安!欢迎光临!』年轻的老板娘亲切地招呼着。 男人一面客气地微微点了点头,一面走到吧台前的位子坐了下来。 开口对老板娘说:“麻烦给我一杯摩卡,谢谢。” 『好的,请稍候。』老板娘微笑着说。 接着便开始熟练地磨碎咖啡豆,煮起咖啡来。 男人一直带着笑容看着老板娘煮咖啡的动作, 似乎对这样的景像感到相当喜欢。 过了没多久,老板娘便将一杯香醇的咖啡端到男人的面前。 『请慢用!』 “谢谢。”男人将杯子拿到嘴边,浅浅地尝了一口。 『第一次来吗?』老板娘问。 “是啊!”男人答。 『觉得我们这家店怎么样?』 “ […]

南方周末:人口结构的变化才是一线城市咖啡馆大繁荣的真正推手

传统上,一线城市的咖啡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星巴克这样的品牌连锁店;一类是各种有名无名的街边店。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还多了一类新型的网红店。 有意思的是,咖啡馆市场的演进与智能手机市场的演进有许多可以类比的地方。 比如,星巴克这样的品牌连锁店,分布在各大购物中心、写字楼、高档大型社区中,一是占据了流量中心,二是锁定了高利润人群,这就好比手机市场里的苹果,拿下的是全市场利润的大头。 街边店呢,好比手机市场里的安卓机,五花八门,热闹得很,故事也多。 早期的街边店跟早期的安卓机或者叫山寨机很类似,一个词,“便宜”。一杯咖啡大概是星巴克的一半,咖啡加蛋糕的组合也还略低于一个大杯的星巴克拿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