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这是十月下旬的天气了,外面有一点冷。早晨找出厚一点的运动裤,穿上后又脱下,还是等再冷点穿吧。又套上薄裤子,去咖啡馆。这个天气在我的故乡,必是穿上秋裤了,一件薄裤子是万万不行的。 送完俩宝上学,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咖啡馆,喝上一杯热咖啡,看书听听音乐,写字。在家里也可以做这些,但就是觉得冷,还有点瑟瑟发抖,跟穿多少衣服没关系。我需要咖啡馆周围的嘈杂声,人气儿,戴着耳机,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上,又处在人群中。透过落地窗,外面熙来攘往的人,在我眼角走过。 我喜欢这儿的小沙发,舒适,旁边两个男生说着韩语。这边的大学生多,多所高校集中的大学城,咖啡馆里的学生也多。 今天上午来得晚了点儿,没有占到我每天的那个座 […]
每月订咖啡,每天冲咖啡,也差不多两年了。不敢说自己冲得好不好,至少,经过两年的历练,消灭超过15公斤咖啡豆后,我找到了自己冲煮的方法,而质素味道也越来越稳定。 没有特定要喝的一种咖啡豆,反而喜欢Monthly Subscription,总之店商给我什么,我这个月便喝什么。当中,我特别喜欢订Tim Wendelboe(TW)的豆。价格合理,质素稳定,选材细心,是我持续订TW的原因。 其中,颇喜欢 SL28 & SL34 这个 variety。我这年多来已收过差不多10包(我每月订2~3包,每包250g),每次收到这variety,我都头痛不已。原因是,无论温度,比例,水量如何调整,我的 […]
朋友常常问我,晨早既要管小朋友上学,自己又要梳洗整理上班,哪里有时间泡一壶咖啡? 对我来说,冲泡咖啡,不单单是为了提神,还有更重要的是调整节奏。从磨咖啡豆,调控水温,到控制水流,我累积的经验是,千万不要心急。 因为心急,咖啡豆会和你一起着急,温度也会和你一起焦急,水流甚至会比你更湍急。结果,纵然让我做到壶好咖啡,我也没有心情好好欣赏。 其实,泡咖啡不用花很多时间,每天早起10到15分钟,让自己调整呼吸心跳情绪,同时也让自己头脑更清醒。 从咖啡的味道,感受到自己当天的状态。因为全神贯注在这壶咖啡,所以咖啡也充满自己的能量。 如果今天能泡出个好咖啡,请深深感受这个节奏情绪,让自己整天都保持着这样的 […]
如果缺少个体的有勇气的行动,任何公司的新生,乃至民族产业的复兴,都是不可能的。——哈维·霍恩斯坦/《管理的勇气》 星冰乐:我犯过的错误中结局最好的一例 对我来说,要保持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并不困难,因为这正是我天性的一部分。但要激励星巴克公司的其他伙伴也具有同样的精神面貌,那就需要付出点努力了。有时候最难的是——对我和像我一样怀有强势心态的人来说——是收敛自己,在作出判断和决定之前,先让别人提出想法。 许多企业家落入这样的陷阱中:他们太执著于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当雇员想出一个点子(特别是这点子与他最初的想法不符)时,他们就会把它压制下去。我在星巴克最成功的产品上几乎也做过同样的事情,那就是重烘焙加 […]
很久很久以前,相信每一个第一次接触咖啡的消费者,所经历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早期的台湾咖啡馆,当服务生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咖啡盘上同时一定会附着糖包和奶油球 (或者咖啡桌上摆有糖罐和奶精粉罐),毫无经验的消费者,单纯地接受店家提供的服务,看见糖、奶精,相信咖啡就是加糖、加奶精调和后喝的。 不知源自何处,普遍存在消费者观念里的,就是咖啡必须趁热将它喝完,能将咖啡喝到温已经是少数了,会喝冷咖啡的客人,就更少了,就怕咖啡冷了变酸、更苦或更涩就不好喝了。就因为咖啡喝在嘴里会有苦涩感,为了去除苦涩味,加点糖,掺点奶精粉或奶油球,趁热快速喝完,所有会造成口腔负担,以及不舒服的感觉,也就能稍稍缓解了。咖啡喝 […]
有些人喜欢喝咖啡,却不喜欢自己动手调理,他们之中,各有各的不同作法。不讲究的人,也许到便利商店去喝一杯廉价咖啡或罐装咖啡,就心满意足;稍讲究气氛或品味的人,可能会上某些如星巴克一类的咖啡店,坐下来点杯咖啡,享受一小段悠闲的时光;追求真正好咖啡味道的人,就会去挑选一些标榜“精品咖啡”的咖啡屋,然后在洋洋洒洒的Menu上找自己喜爱的咖啡。 也有些喝咖啡的人自己动手冲泡。会自己动手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的纯粹是为了节省银子,咖啡店里动辄一两百台币的咖啡,如果经常光顾,对荷包实在是蛮伤的;有的是喜欢那种调理咖啡时的“浪漫”。不过,真正喜爱咖啡的人,则除了这两种原因之外,通常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理由,那就是,只 […]
父母亲都是善饮之人,遗传给我的却只有酒胆,而少有酒量。近十几年来,我常随着先生进出欧洲,他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滴酒不沾,而我却因而品尝了不少美酒。 历史上的日耳曼民族曾长久统治过欧洲许多区域,而这些虽然已经独立的国家,在各方面仍受到德国极大的影响;酒的文化亦属不可或缺的一例。 德式饮酒是不分早晚的。大清早的市集上,不时可见啃着硬面包边饮葡萄酒的人,无论是附近的居民,或偶来的过客,这都是德国人最中意的早餐;一般的欧式旅馆普遍附有早餐,当我偶见香槟酒也在供应之列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德国人是最嗜饮啤酒的民族,应该并不为过。到了德国任何的城市与乡村,时时可以寻见分散在大街上,或隐于小巷弄里的Beer […]
有一种人注定与咖啡无缘,就是喝了咖啡会心有悸动的人。 我就是这种人。一喝咖啡,我心头就顿时小鹿乱撞,无法平静。然而这样的我,却总仍在心悸的当下,一口一口任咖啡在我口中融化。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曾在他的《咖啡清唱剧》中透过一位父亲(Schledrian)对年轻女儿(Lieschen)嗜饮咖啡的训诫,描绘了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拥抱咖啡的执迷。但巴哈或许忽略了人们在享受眼前那杯既爱且恨的咖啡时,所同时饮下的,当下咖啡屋时空的人间光影、记忆刻痕和浮世情怀。我必须坦承,我执着于探访各式各样的咖啡屋,和邂逅那其中风情万种的迷离咖啡香,更甚于爱咖啡本身。 诗人波尔嘉 […]
非洲式晒架/离地晒架(African Bed / Raised Bed) 可用于收获季后露天干燥咖啡豆。这是一种木制结构、下面带支撑腿的担架,担架面是一层悬空的网,咖啡豆(可能是带羊皮层的湿豆,也可能是整颗咖啡果)就放在网上。使用非洲式晒架的好处是咖啡豆不容易被地面的尘土污染,而且网面结构允许空气同时在晒架上方和下方循环。在雨季使用晒架时,可以在上面遮上塑料布,也叫抛物面复合型干燥装置(parabolic dryer)。 阿拉比卡(Arabica) 全球出于商业目的种植的咖啡中,有75%属于阿拉比卡咖啡。阿拉比卡咖啡树是一种多年生、四季常青的茜草科植物,结出的咖啡豆的味道优于另一大类咖啡树种— […]
人们常问:“怎么才能找到合我口味的咖啡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对我们来说,咖啡总是与探索精神密切相关。人的口味和喜好会受心情、时间以及在吃的食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咖啡的口味也一样。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我们认为,没有哪一个大陆、国家、农场或哪一种拼配方法生产出的咖啡能成为你的不二之选。在选择其他食物和饮品时,人们很少像这样做单选题,难道你只买一个类型的葡萄酒,只吃一种风味的食物——意大利菜、土耳其菜,或者越南菜?应该不会。既然如此,喝咖啡时何必限制自己的选择呢? 近年来,我们的饮食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街头餐馆都透着地域特色——北欧、韩国、秘鲁、墨西哥、牙买加风格,个个味道正宗,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