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抗战前后,咖啡文化昙花一现 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出现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咖啡饮品初期附属于西餐厅是必然的,但独立开业的咖啡馆可能早在19世纪晚清时期,已在上海滩租界区营业,主客群是国内外的水手。上海师范大学陈文文所著的论文《1920~1940上海咖啡馆研析》指出,1886年上海公共租界的虹口区开了一家虹口咖啡馆,供应航海人员咖啡与啤酒。但咖啡馆风靡上海,应该是1920年以后的事。 1918年的《上海指南》写道:“上海有西餐厅35家,咖啡馆只有一家。”1920年以后,独立开业的咖啡馆才涌现大街小巷上,民国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短短30来年,是中国咖啡文化初吐芬芳期,接受欧美思潮洗礼的中产阶级 […]
随着咖啡的推广再加上咖啡本质上的演进,越来越多人懂得去咖啡馆点一杯对他们来说是精品的手冲咖啡。点了杯咖啡,菜单上说是精品咖啡,价格收个百来元(台币)甚至是几百多一杯。 但这手冲精品咖啡肯定只能是阿拉比卡品种,非阿拉比卡的是毒药,喝了一定会吐。产地的话蓝山,柯纳早已不流行,曼巴!?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 XXX艺妓才好,要原生种,要第几批次最好,竞标微微批次,微微微批次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超级神豆,不只是豆子要好,还得标上庄园,处理厂,处理法。最好名字不能太短,那个只标着非洲美洲亚洲都去死,这样写才标准–真南美洲哥伦比亚共和国 圣徒阿里欧 Finca Santuario 爱情不是灵药是毒药 NO.78 […]
也许很多人知道台湾有种咖啡,但却很少人知道要在自己家里喝到自己产的咖啡有多难得。如北欧、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咖啡业繁盛的大国,走进咖啡馆,你点的依然是肯亚AA、瓜地马拉安提瓜,几乎都是中南美、非洲的豆子,美国境内只在夏威夷、日本也只有冲绳种少量。而台湾,却是同时拥有人才与产地的优势。 但台湾咖啡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味?我们问了“Fika Fika Cafe”、“森高砂咖啡”、“在欉红本铺”及“Goodman Roaster”4家热爱台湾咖啡的老板,他们都提到一个关键字:茶。 来到“Fika Fika Cafe”负责人陈志煌(James)位于南港的烘豆工厂,如铸铁巨兽的Joper烘豆机,正发出轰隆低 […]
在花费89亿人民币从台湾统一企业手中买回上海星巴克经营权之后,星巴克总裁兼执行长Kevin Johnson发表公开声明称,“把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统整起来,将增强我们对这块市场的投入。” 不过,这仅是官方说法。 从过去的经验看,统一不是第一个被美国星巴克收回经营权的企业,这场交易只是美国星巴克经营手法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约在1990年代前后开始跨国经营,他们的经营模式较弹性、灵活、通常是以美国总部在各地星巴克所持的股份比例为依据,主要包括独资、合资、许可及授权四种模式。 1.独资自营: 星巴克占100%股权,如日本、英国、泰国与澳洲等; 2.合资公司: 星巴克占50%股权 […]
台湾统一企业、统一超商27日晚间7点举行重大讯息记者会,统一董事长罗智先亲自现身说明,证实未来台湾星巴克将由统一独资经营。 罗智先表示,因应统一企业与美国星巴克未来的发展策略,统一与统一超商在董事会中决议,将进行旗下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及统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交易案。此事交易案经过各方多次讨论,以兼顾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整合性发展,并更深耕台湾咖啡市场,双方对此次交易合作都有共识且满意。 统一企业及统一超商将分别出售20%与30%上海统一星巴克的股权给予美国星巴克,并向美国星巴克分别购入20%与30%台湾星巴克的股权。 双方协商议价后,统一企业出售上海星巴克 20% 股权的交易价 […]
第一次接触咖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小店有卖咖啡糖。一个小方块的咖啡糖,包装上写的是巴西咖啡。把包装打开,加上热水一泡,就成了咖啡。有没有咖啡的味道是不记得了,可是挺甜的,还有牛奶的味道。那时候一有零钱,就买来喝。 真正喝咖啡还是大学毕业的谢师宴。地点好像是当时台湾水泥公司的俱乐部。在台湾恐怕到现在也是一样。只要是俱乐部,一定是洋玩意儿招待。○八年回台湾,老总也是在台北的一个俱乐部招待。喝的是啤酒,吃的是披萨,不便宜,但是有洋味儿。当年的谢师宴也是同学们的要求,以西餐方式来感谢老师们的教导。那次算是人五人六的享受到使用刀叉的别扭,和咖啡的苦楚。 其实那个年代,真正上西餐厅的,口袋里还真要有 […]
节气过了小暑,这年也过了一半。 回来台北后,也跑了众多咖啡馆,不管新开,旧爱,亦或是改头换面选了新址再开,多样貌的蓬勃发展,实在替台湾咖啡叫好。别说第三波的咖啡世代,台湾的精品咖啡早就不再只是追求风土,关心庄园而已,多元化的触角早就踏进你我生活圈,融入社区,走向消费者了。 当然咖啡世代在走,还是有着潮流变化,如果说2015到2016是独立咖啡馆的蓬勃发展期,那2017年换是个新的转戾点。我观察到了2017年六个咖啡潮流现象,或许不只是咖啡圈,整个餐饮界都会有同样的趋势。 一、小坪数与外带吧的兴盛 撇除连锁店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比例是小坪数外带吧,2016下半年到2017年开始,小坪数的独立咖啡店不 […]
一、中都咖啡总鉴 上一次接触台湾咖啡是2015年初,印象并不深刻。因为我知道就算好喝也买不到。 想不到一枝笔,把我跟这个对很多香港人来说是咖啡启蒙的地方再一次联系。上一次去,是咖啡馆猎奇,而今次,则是去为当地生产者尽绵力。 出席各式国际生豆评审活动不觉多年:跟陌生人同房、以冷水洗澡、食不知味、舟车劳顿、很多不同的待遇也试过。台湾这趟规格很高,反映主办方及当地政府对咖啡生产的重视和决心。他们邀请了来自中章投苗等地区咖啡参加,当中不少是星级咖啡农与及曾获奖者。 官方海报设计以水墨画描绘接力赛健儿的形象,去表达咖啡也是“种子到杯中”环环相扣的一场接力。甫一扺达比赛场地、依山而建的民宿“山沐斯达”,便 […]
近年热门的餐饮店家似乎都在贩卖“噱头”,可能是餐点的造型讨喜,抑或吸睛的装潢引人入胜,好不好拍照成了时下年轻人是否前往的首要考量,食物的本质好坏反倒不是重点。 当然,身为年轻族群一员的我也会跟风打卡名店,但那些店往往也同时在我的“一次性消费”名单内。反倒是某间我常去的咖啡店,不曾见过博客们出没,老板也没有成立网络专页,但客人仍络绎不绝,甚至有港澳旅客特地前来朝圣,靠得全是口碑行销。 咖啡店离我家近在咫尺,但我在前年车祸骨折才第一次光顾,依稀记得初次踏入还有几分紧张,总觉得这是属于大人的咖啡馆,因为仅有提供黑咖啡,自然访客泰半都是年纪稍长、懂得品尝咖啡的行家。 这里宛如日剧《深夜食堂》翻版,只是 […]
很多人都知道,在咖啡流行起来以前,台湾人最常喝的饮料是茶。日本人来台湾以前,台湾人靠种茶、卖茶赚了很多钱。靠茶吃穿的台湾人,自然而然也把茶当水喝,不分贫富,都能够在酒足饭饱后来上一杯好茶。 喝茶风气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日本人来到台湾以后,台湾人才开始接触到新饮料──咖啡。事实上,日本人喝咖啡只比台湾人早一点点,明治初期的西化革命不只革了日本人的脑袋,也革日本人的嘴,牛排、咖啡、冰淇淋,从此以后皆荤素不忌。 资料显示,日本人带起了台湾人喝咖啡的风气。一九一三年,画家石川钦一郎在新公园的“ライオン”(Lion)咖啡厅举办“番茶会”,邀集官民文人共同参与。“番茶”就是咖啡,“ライオン”位在今天的台北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