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可能成为乌干达小农的“脱贫救星”吗?

在咖啡爱好者中,较为熟悉的咖啡原产地包含中南美洲的巴西、瓜地马拉,非洲的衣索比亚、肯亚,以及亚洲的印尼、越南等国家。大多数人或许较少接触来自乌干达的咖啡,但事实上,这个横跨赤道、因丰富自然资源与农产而…

在咖啡爱好者中,较为熟悉的咖啡原产地包含中南美洲的巴西、瓜地马拉,非洲的衣索比亚、肯亚,以及亚洲的印尼、越南等国家。大多数人或许较少接触来自乌干达的咖啡,但事实上,这个横跨赤道、因丰富自然资源与农产而被称为非洲珍珠的国度,位在世界前十大咖啡出口国之列。2016 年至 17 年间,乌干达总共出口460 万袋 60 公斤重的咖啡,在整个非洲大陆仅次于衣索比亚,世界排名第 8。

大湖畔的咖啡产地

根据乌干达咖啡发展署(Uganda Coffee Development Authority)的统计,该国 134 个行政区中,有 112 个种植咖啡。在中部区域偏乡,咖啡树随处可见。行驶在泥土路上,两侧最常见的作物除香蕉及各样热带果树外,就是咖啡。

乌干达乡村的小农户通常会在住家周围的土地上种植多样作物以自给自足,香蕉、木薯、地瓜、马铃薯、豆类等都是主要粮食作物。他们也会种上芒果、木瓜、波罗蜜等果树供自家食用。种植咖啡则完全是为了变现,因咖啡不能果腹,当地也一直未曾培养起喝咖啡的文化。小农户们会将咖啡与其他作物混合耕种。最普遍的组合就是香蕉与咖啡,香蕉树可以为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咖啡树提供遮荫,且在少雨的干季仍能保持水分,不与其他作物争夺灌溉用水。

品种上,环绕广大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的盆地主要栽种的是罗伯斯塔(Robusta),这是乌干达的原生咖啡。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则生长在海拔较高的东部边境埃尔贡山(Mt. Elgon)山麓与西部边境的鲁文佐里山脉 (Rwenzori Mountains)。两种咖啡豆在乌干达的栽种比率大约是 4:1,然而就世界咖啡产量而言,则是阿拉比卡占大宗。

咖啡,抗贫作物

咖啡作为继石油之后第二大贸易商品,是世界上约 1 亿 2500 万农民赖以维生的作物。在乌干达全国上下有约 8% 的人口,超过 500 万人的生计与咖啡有关。正因咖啡产业具极大经济效益,且影响众多人口,长久以来人们投注心力研究如何透过咖啡帮助乡村发展、消除贫穷,乌干达也不外乎如此。

总统穆塞维尼曾表明:“咖啡,是帮助小农对抗贫穷的作物。”政府积极研议透过咖啡种植改善北乌干达的经济状况。二十多年前发生于北方的内战,使得当地至今仍是全国最贫穷、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若能透过咖啡种植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将能大幅帮助内战后至今仍在重新建构生活的北方贫穷人口。

为了理解咖啡是否能协助农民脱贫,乌干达国家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 2014 年于北部四个区域进行田野调查。他们发现,以一百户家庭为单位,种植咖啡的农户平均有 89 户能负担一天三餐。然而,在未种植咖啡的家庭中只有 39 户能达到这样的饮食规律,咖啡因此被认定能够有效提升小规模农户的生活水准。

话虽如此,在借由咖啡种植脱离贫穷的路上,乌干达仍面临诸多关卡有待解决。

咖啡豆如何变现金:生产端的难题

对于乌干达偏乡而言,咖啡脱贫在生产端所面临的阻碍主要有 3 个:咖啡品质低落、加工技术缺乏、没有合作管理系统。

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曾观察农户采收的咖啡果实,并买下进行试验。每批采收下来的果实中,近半数会在接下来的筛选过程中被淘汰。如此低落的品质导致当地咖啡果实的收购价一直处在低档。

采收后,农户急于将咖啡果实卖出变现,因此没有心思花费时间进行筛选甚至初步加工。当我询问当地农户,是否知道咖啡果实可以在卖出前进行简单加工以提升卖价,其中一名农户表示:“知道。但加工太费时费力了,我们宁愿在采收后直接卖出换取金钱。”然而,若能进行初步曝晒加工,收入足以翻倍。

收成后直接卖出的咖啡果实一公斤价格是1000乌先令,经过曝晒的果实则能以2000乌先令卖出。

除此以外,偏乡咖啡小农并没有渠道接触、学习更好的咖啡处理与加工方式。咖啡收成时,往往由附近较大、拥有较多现金收入的农户向这些小农收购咖啡果实,集中转手卖给位在城镇的咖啡处理厂进行加工。没有资本的小农只能等待别人收购,更遑论直接连结上加工厂。

加工技术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一项对卢安达咖啡经济的长期研究中,当地小农被区分为两组,第一组与水洗处理厂有资源连结,拥有咖啡初步加工的技术,另一组没有接触水洗加工的则是对照组。最终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咖啡农,每户在 2000 到 2010 年间平均收入增加了 1776 美金,比起对照组的收入增长速度整整快了 82%。

同样地,合作管理系统的缺席,也导致偏乡小农没有获得加工技术的管道及议价能力。举例而言,若在同一个村落、同一个区域的咖啡农能将所有咖啡产出集结起来,他们的总生产量便大到足以一起进行加工,并以更好的价格卖出。

比起咖啡更爱茶:消费端的阻碍

当乌干达咖啡豆在产业链中逐渐往消费端前进时,依据目前咖啡市场的需求,会遇上两个阻碍:其一是罗伯斯塔咖啡豆在国际间单价较低,其二是没有国内市场。

因气候、地形等因素,乌干达咖啡种植以罗伯斯塔为主,然而罗伯斯塔相比阿拉比卡咖啡豆较不受国际市场青睐。依据乌干达咖啡发展署的最新数据,2016 至 17 年间,乌干达两项咖啡豆每公斤的出口价分别是 1.86 和 2.36 美元,罗伯斯塔较阿拉比卡少了 50 美分,但出口量比率却是四比一。

除了在外销竞争相对弱势之外,乌干达国内目前也缺乏成熟咖啡市场,造成此状况的主因有二:当地根深柢固的饮茶文化以及偏低的消费力。

不像另一非洲咖啡生产大国衣索比亚,乌干达人并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饮茶文化则是承袭自前殖民母国──英国。在乡间人们会泡茶,却极少喝咖啡。有趣的是,比起喝咖啡,人们似乎更常嚼食咖啡豆。在车辆往来频仍的地区,经常能见到人们在路旁兜售咖啡豆,司机们也会买上一包咖啡豆嚼食以提神。低消费力也阻碍了乌干达国内咖啡市场的发展。一杯咖啡要价约 6,000 至 10,000 先令上下,对平均月薪在一万台币左右的乌干达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不易负担,更遑论收入水准更低的多数乌干达人。

咖啡脱贫之路的未来

总结而言,乌干达的偏乡小农若要依靠咖啡脱贫在理论上虽可行,却有漫长的路要走。在生产端,咖啡豆的品质急须提升,咖啡农需要获取加工技术的管道,并且与其他小农建立合作。在消费端,乌干达需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罗伯斯塔咖啡豆虽然相对单价较低,却仍占有一定比例的国际市场,风味受到特定消费族群喜爱。咖啡并没有哪支最好,每支都有其独到之处,乌干达罗伯斯塔必然也有其归属。

往好的一面看,正因为乌干达整体咖啡种植以小农为主,而非由咖啡庄园垄断,若能有更好的品质控管、建立小农之间的合作,并打造品牌促成产业发展,偏乡的咖啡农户将能直接受益,能修缮房屋、吃得起一天三餐。用咖啡脱离贫穷,仍然有无限可能。

撰稿:海伦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