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馆文化

从1683年萌发的维也纳咖啡馆文化 以酒精、赌博、文艺做基调,并没咖啡什么事

接近0度的低温,十二月的维也纳街头真的不是普通的冷。我一手压着快被冷风吹走的帽子,另一手看着Google地图寻找威玛咖啡厅(Cafe Weimar)的踪迹,跳下轻轨电车、经过了市民歌剧院,比预计采访的时间提早近20分钟抵达威玛咖啡厅,店内昏黄的光线,散发出一股温暖的气席,受不了刺骨的寒风,毫不犹豫的推开两道木门之后,迎接我的除了扑鼻的咖啡香,还有穿着笔挺燕尾服的服务生。表明来意后,示意我到旁边的预约席坐下,等候咖啡厅老板帕拉册(Platzer)先生到来。 “为什么想了解维也纳咖啡?”帕拉册操着一口浓厚德式英文,一坐下来就询问我的来意。我不讳言的提到过去曾参加过波特兰、墨尔本的咖啡之旅,好奇同样 […]

华尔街日报:星巴克相信消费者会花更多钱喝杯好咖啡

大约25年前,星巴克决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当时的决定是基于一个大胆的想法:美国消费者会花费超过1美元购买一杯咖啡。 如今,星巴克把赌注押在了人们会花1美元购买一盎司咖啡。 把星巴克打造成一个拥有逾2.5万间门店的全球性品牌的舒尔茨前不久表示,他准备卸任首席执行长一职,致力于发展星巴克内部的一个高端咖啡店项目──在高端店中,12盎司的咖啡售价多达12美元。 星巴克计划开设20到30家大型的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及品鉴馆(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 and Tasting Room),现场烘焙少量种植的稀有且新奇的咖啡豆,并使用多种方式冲泡。公司还计划以星巴克臻选咖啡(S […]

去喝杯咖啡吗:韩国与它的咖啡文化

韩风席卷全球的现在,不难在韩剧中看见各式各样咖啡馆的踪影,无论是约会的桥段、工作的场所、匆匆走过的街道等,咖啡馆总会在剧中探出头来与观众打声招呼。跳出戏剧,咖啡在现实中的韩国也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游走在首尔街头,近乎每过几条街口便会遇见咖啡店,星巴克的数量更只仅次于美、日。 从“洋药汤”到“平民饮料”之路 约19世纪末时,咖啡传入了韩国,其昂贵的价格与稀少的销售地点,使得咖啡没有受到大众的太多的注目。苦涩的风味、深褐的色泽,让这个新潮的西式饮品有了“洋药汤”之称。 1950年代韩战时期,咖啡依旧是珍稀之物。大量咖啡从在韩美军的基地流向黑市,创造了丰厚的利润,韩国政府为了避免外汇与税收流失,因 […]

在“小确幸”风潮升起以前,在咖啡馆里悠哉的台中人早已很确幸了

我在台北念书的时期,常一个人或跟朋友在温罗汀一带的咖啡馆鬼混。位于人文荟萃的台大、师大文教区,这里的咖啡馆散发着明确的文艺气质,书报杂志便索性用“文人咖啡馆”一词来大书特书。坐在这里面,我感觉到“文人咖啡馆”像一支地方派系,像台北人公开说的秘密,像一项不言而喻的传统,没有人愿意承认,但真要说起来又好像确有那么一回事。 坐在这里面,我感觉到菁英文化为咖啡馆的加持增光,让坐咖啡馆这件事显出一种“姿态”,这姿态是要一手轻抚木头桌面,一手拿起咖啡杯小啜,一边看向窗外的姿态;是要神色凝宁,拿着原文书或散文在读的姿态;是要偶尔轻点笔杆,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姿态;是要两人对坐,或三五成群围着桌子,谈论西方思 […]

波士顿首间猫咖啡馆有望开业 需将逗猫区与用餐区分隔以杜绝公共卫生隐患

一家取名为“Purr”的猫咖啡馆,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许可,如获通过,将成为波士顿首间猫咖啡馆。 这家猫咖啡馆规划于波士顿布莱顿(Brighton)开店,店中将有25只猫咪与客人玩耍,同时提供咖啡和小吃。店中的猫咪也开放客人认养。 早前多家猫咖啡店试图在波士顿开店,都应公共卫生隐患等原因未成功。 猫咖啡店源起于日本,在美国由于卫生部门规定,不得在为客人供应食品的地方饲养动物,因此目前在美国的猫咖啡馆,多是将逗猫区与用餐区分隔。 来源:世界日报 撰稿:刘晨懿之

伦敦一咖啡馆用18只老鼠做“服务生” 立马走红 不过你学得来吗?

在伦敦,有人在地下室开设一家“老鼠咖啡馆”。喝咖啡的时候,客人可与老鼠和平相处。 在这里,客人享用咖啡的时候可以随处看到老鼠,目前,这家店有18只老鼠“服务生”。    老鼠咖啡馆的灵感源于当前日本流行的“猫咖啡屋”,那里的顾客午休时可在猫的陪伴下吃午餐。而伦敦的这家馆子,则是用老鼠相陪。 这些老鼠不怕生,有时候甚至会爬上顾客的肩膀,有时会爬到餐桌上。 咖啡馆老板认为,在整个历史中,老鼠都被赋予不应有的恶名,从中世纪的黑死病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恶臭等。我们想要挑战这些观念,展现老鼠独特而充满快乐的一面。 他介绍说:“我们有18只老鼠,它们非常吸引客人喜爱。人们可以更近距离与它们接触,真正了解它们。 […]

巴黎的“两个丑八怪”咖啡馆及萨特的照片

“两个丑八怪”坐落在圣日耳曼小广场边上,在成千上万家巴黎咖啡馆里,它上了各语种的巴黎导游书,因为它是塞纳河左岸出了名的作家咖啡馆,甚至巴黎文学圈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文学奖,也叫“两个丑八怪”。 其实那“两个丑八怪”,却是店堂里的两个木头人雕像,两个尖嘴猴腮的人,穿了中国清朝的衣服,留了奸诈的八字胡。 从前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常常去那里会朋友、读书、高谈阔论和写作,没有成名的天才在这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成名作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出版商。没有钱住好房子的人,一早就来到这里,帮酒保一起放下昨夜翻起在咖啡桌上的椅子,然后买一杯牛奶咖啡就开始写作,省了暖气的钱,就像海明威在1921年到1926年在圣日尔曼广场的咖 […]

槟城有咖啡馆也有咖啡馆文化 但品质却做不到物有所值

马来西亚的槟城在获得世遗的头衔之后,不懂由谁开始将咖啡馆的文化发扬光大,泡咖啡馆顿时形成了一股潮流。眼看咖啡馆是个大好商机,一些对咖啡一知半解的人儿也来分一杯羹,崛起了一大堆虚有其表的咖啡馆。 许多咖啡馆都把门面装饰得五花八门,以各种莫名其妙的主题来吸引群众的眼球。同时,在咖啡拉花或装饰上稍微加点噱头,人们便蜂拥而至,盲从潮流。可他们并不知,很多咖啡馆的咖啡乃是出自于同一家厂商,实际自身烘培咖啡的咖啡馆屈指可数,所以味道大致上大同小异。 当然,我个人并不排斥主题咖啡馆,也不一定要自身烘培咖啡,有特色的咖啡馆固然可以赢得商机,然而最起码必须对所呈现的咖啡和美食负起责任! 一些咖啡馆,咖啡泡得不怎 […]